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早期攝護腺癌不一定要治療?


        早期攝護腺癌的患者請注意,如果您的主治醫師向您說明您的攝護腺癌可以採取積極監測(active surveillance)而暫時不需要其他治療時,請不要驚訝。由於近些年來,早期攝護腺癌的治療,不論是手術、放射線治療、冷凍治療或海扶刀熱治療等皆可能造成副作用或過度治療的情形,再加上因為有部分患者的年齡大,或腫瘤生長緩慢,所以很少有病患死於攝護腺癌,因此對這部份早期患者而言,積極監測的策略應列為重要治療選項。事實上,根據權威的美國癌症綜合網路(NCCN)的推薦,有一部分初期攝護腺癌的患者確實適合採取積極監測而暫不治療的策略。

什麼是積極監測?
所謂積極監測,就是病患不立即接受治療但會定期門診追蹤且每三到六個月接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的檢查,同時每半年到一年會接受肛門指診檢查,若初次穿刺在9針以下或10針以上則分別應在半年或一年半後再接受第二次的攝護腺穿刺切片檢查(NCCN則建議至少每6個月檢測PSA 1 次,至少每12 個月接受肛門指診1次,每12個月攝護腺穿刺切片檢查1一次,因為有少數患者PSA沒有升高,但切片後卻巳發現癌症巳開始惡化)。若積極監測後,一旦有病情惡化的徵兆,此時再決定是否接受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這類患者的存活率並未受到影響。

積極監測後在什麼狀況下認為病情有變化?
於積極監測後下列情形表示病情有變化,應考慮進一步接受手術或放射治療:(1)第二次以後的切片發現癌細胞的格里森分級(Gleason grade)45(2)格里森評分(Gleason score)大於7分以上;(3)第二次以後的切片比第一次切片有更多的陽性癌組織針數,例如第一次陽性穿刺的針數是兩針;而這一次切片有四針是陽性,則表示病情有變化;(4)第二次以後的切片陽性針數癌組織的比例大於50%;(5)PSA倍增時間小於三年。

那些早期攝護腺癌患者適合積極監測的策略?
     依照NCCN的推薦,積極監測是下列兩類攝護腺癌患者的優先、甚至是唯一的治療策略:(1)非常低度復發風險者且預期壽命<20 年或(2)低度復發風險者且預期壽命<10年。非常低度復發風險須滿足下列條件:T1c期;指腫瘤指診或放射影像檢皆陰性但因PSA升高且經切片後才証實罹患攝護腺癌癌細胞格里森(Gleason)評分6PSA10 ng/ml前列腺穿刺陽性針數少於3 針,每針癌組織50%PSA 密度(PSAD)0.15 ng/ml/g。低度復發風險則是指:腫瘤T12a期;Gleason 評分為26PSA10 ng/ml

適合積極監測的早期患者死於攝護腺癌的風險很低
近年來,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一篇研究指出65歲以上,低風險的攝護腺癌病人,經積極監測後,他們的癌症特異存活率高達94%。同樣的,在2010年加拿大的一篇研究指出,450位屬於低或中度風險的攝護腺癌患者,經由積極監測且平均長達7年的追蹤後發現,病患十年預期的癌病特異存活率高達97%,且對於極低度或低度風險的患者而言,即便積極監控失敗,但這些患者的復發程度大都較輕微。另外,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發現每年的監控切片檢查大約可以發現約4%的高惡性腫瘤。因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在採取積極監測的策略之前,必須先確認攝護腺癌的初次穿刺針數,若少於12針,則必須立即安排第二次穿刺且切片針數必須在12-14針,以避免漏網之魚(即必須先排除因為初次切片針數不足,而沒有採集到原本就已生存在攝護腺內較高惡性度的癌細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